首页 >如何将智能影院的音质做到最好?

如何将智能影院的音质做到最好?

2017-05-19   作者:智能影院   

室内音质设计是室内声学设计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在以听闻功能为主要使用功能的建筑中,如视听室、音乐厅、剧院、电影院、体育馆、会议厅、报告厅、审判庭、大教室以及录音室、演播室等厅堂,其音质设计的成败往往是评价建筑设计优劣的决定性因素之一。智能影院最终是否具有良好的音质,不仅取决于声源本身和电声系统的性能,而且取决于室内同有的音质条件。

 

为了创造出理想的室内音质,就必须防止室外噪声与振动传人室内,也就是在使室内背景噪声低于有关建筑设计规范规定值的前提下,依据室内基本声学原理进行音质设计。室内音质设计最终体现在室内容积(或每座容积)、体形尺寸、材料选择及其构造设计中,并与建筑的各种功能要求和建筑艺术处理有机地统一于一体。

 

 

然而,室内音质问题不仅与房间的物理条件有关,也不仅与人的听觉生理特性有关,它还与民族特点、文化传统、艺术风格等有密切关系,因素极其复杂。

 

一、音质的主观评价与客观指标

 

判断室内音质是否良好的标准是使用者(听众或演员们)能否得到满意的主观感受。一般这种主观感受可以归纳为下面五个方面的具体要求,每一项音质要求又与一定的客观声场物理量相对应。人们对不同的声信号(语音或音乐)的主观感受要求有所差异,这些要求则通称为音质(主观)评价标准。室内音质设计则是通过建筑设计与构造设计使得各项客观物理指标符合主要使用功能对良好音质的要求。

 

(一)主观评价标准

 

1、合适的响度。响度是人感受到的声音大小,合适的响度使人们听起来既不费力又不感到吵闹,它是室内具有良好音质的基本条件。对于语言声,听众要求其响度级为60~70方;对于音乐声,响度要求的变化范围一般在响度级50~85方,有时还会更大。

 

2、较高的清晰度和明晰度。语言声要求具有一定的清晰度,而音乐需达到期望的明晰度。语言的清晰度常用“音节清晰度”来表示;音乐的明晰度具有两方面含义,其一是能够清楚地辨别出每一种声源的音色,其二能够听清每个音符,对于演奏较快的音乐也能够感到其旋律分明。

 

3、足够的丰满度。这一要求主要是对音乐声,对于语言则是次要的。丰满度的含意有:余音悠扬(或称活跃),坚实饱满(或称亲切),音色浑厚(或称温暖)。总之,它可以定义为声源在室内发声与在露天发声相比较,在音质上的提高程度。

 

4、良好的空间感。是指室内声场给听者提供的一种声音在室内的空间传播感觉。其中包括听者对声源方向的判断(方向感),距声源远近的判断(距离感又可称为亲切感)和对属于室内声场的空间感觉(环绕感、围线感)。

 

5、没有声缺陷和噪声干扰。声缺陷是指一些干扰正常听闻使原声音失真的现象,如回声、声聚焦、声影、颤动回声等。声缺陷的出现会使听众感到听觉疲劳、厌烦、难以集中注意力。尤其是短促的语言声比音乐声更容易发现回声现象,因此,在音质设计中应全力避免声缺陷。

 

其次,噪声的侵人对室内音质有破坏作用。连续的噪声,特别是低频噪声会掩蔽语言和音乐;间断性噪声则会破坏室内宁静的气氛或录音效果。

 

 

(二)客观指标

 

上述的各项主观评价标准,是音质设计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但进行实际的音质设计时,还必须借助与音质的主观评价有关的物理指标。

 

1、声压级与混响时间

 

与音质的主观评价中“量的因素”有关的物理指标,有声压级和混响时间。各个频率的声压级与该频率声音的响度是相对应的。一般的语言、音乐都有较宽的频带,它的响度大体上与经过A特性计权的噪声级dB(A)相对应。混响时间则与室内的混响感、丰满度有对应关系;较长的混响时间有较长的混响感,较高的丰满度。混响时间的频率特性(各个频率的混响时间)还与主观评价中“质的因素”有密切关系。为保持声源的音色不致失真,各个频率的混响时间应当尽量接近。感到声音“温暖”是低频混响时间较长的结果,而“华丽”、“明亮”则要求有足够长的高频混响时间。

 

各用途厅堂的最佳混响时间

 

 

混响时间与室内音质评价有密切的对应关系,而且它是最为稳定的一项指标。但在不同的大厅中,或一个大厅中的不同位置,尽管混响时间相同或者接近,音质的王观评价常有很大差异,不仅空间感觉不同,而且在量与质的方面也有不同。这说明,混响时间不能完全反映与室内音质有关的全部物理特性。这是因为导出混响时间这个概念的基本假定一一扩散声场与实际的室内声场并不一致。

 

2、反射声的时间与空间分布

 

听者接收到的直接来自声源的声音叫直达声,经过顶棚、墙面等的反射后接收到的称为反射声。其中经过一次反射就被接收的称为一次反射声,经过多次反射后被接收的叫多次反射声。最先到达听者的是直达声,以后是各次反射声。由于各个反射声走过的路程长度各不相同,到达时间也就各不相同(迟于直达声到达的时间叫做“延时”),它们在时间轴上形成--个序列。

 

混响声是经过多次反射以后到达的为数众多的能量较小的、在时间轴上十分密集的反射声所构成的。这些反射声的个数随时间越来越多(大体上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它们的包络线大体上按指数曲线衰减,各个入射方向有相同的概率。因此,严格说来,只有混响声这一部分是符合扩散声场的假定,而在进入混响声阶段之前,在只有直达声和其后的近次反射声到达时,声场还不是扩散的。在不同的大厅或厅内的不同位置,直达声与近次反射声的能量及时间和空间构成不同,正是造成音质的主观感受不同的重要原因。

 

时间分布:实验表明,直达声以后35~50ms以内到达的反射声有加强直达声(提高响度)和提高清晰度的作用;同时,听者对声源方向的感觉仍取决于直达声到来的方向。也就是说,在这个时间范围内,不管有来自什么方向的反射声,听者感觉到的只是来自声源方向的声音得到了加强。这样的反射声就是一般所说的近次反射声。对于音乐,近次反射声的时间范围可以扩大到直达声后的80ms。

 

与近次反射声相反,混响声则起降低清晰度的作用。我们可以把语言的音节看作是一个一个的脉冲声,当前面的音节发出后,它的混响声还要在室内延续,并随时间衰减以至消失。如果衰减的速率较慢(混响时间较长),它就会掩蔽随后发出的音节,使单词或句子听起来含混不清。

 

与清晰度相反,音乐的丰满度要求有足够的混响声,要求保持室内有较长的“余音”(混响感),所谓“余音绕梁”,造成的就是一种整个室内都在“响应”的效果。一定程度的前后声音的叠合,虽然对语言的清晰度不利,却有助于美化音乐音质。

 

空间分布:上面已经谈到,混响声可以看作是向听众作无规入射(各个入射方向的概率相同)的,但近次反射声则各自有一定的方向,它与房间的形状、比例等有密切关系。

 

近次反射声不仅在时间分布上与音质有关,而且在其方向分布上也与音质有密切关系。来自前方(与声源方向相近)的近次反射声有加强亲切感的作用,而来自侧面的近次反射声,有形成围绕感的作用。这是音乐演出用的房间,特别是音乐厅所不可缺少的。在对已有的音乐厅的测定和分析表明,音质优秀的音乐厅,其近次反射声中,不仅侧向反射的声能所占比例较大,而且在时间上也比正前方的反射声先到达听众。

 

 

二、音质设计的方法与步骤

 

根据上面我们对音质的主观评价与客观指标的分析,音质设计时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防止外部的噪声及振动传入室内,以使室内的背景噪声级足够低。

 

2、使室内各处都具有足够的响度。对此,以自然声为主的大厅,要注意选择适当的规模。

 

3、安排足够的近次反射声。

 

4、使室内具有与使用目的相适应的混响时间。

 

5、防止出现回声、多重回声等声学缺陷。

 

此外,我们还需要注意,由于大厅的用途不同,音质的要求也不同,音质设计的重点问题也不同。例如,以自然声为主的大厅为保持足够的音量必须控制大厅的规模,并注意尽可能安排近次反射声以提高响度与清晰度;而以电声为主的大厅,厅的规模、形状可不受限制,设计的重点是把混响声限制在一定范围,同时注意适当安排电声场扬声器,以保证声场均匀。又例如,剧场、音乐厅等空间较大的厅,要注意防止出现回声;而录音室、听音室等较小的空间,则应把重点放在室的长、宽、高的比例以及注意布置吸声材料和吸声结构,特别注意防止低频混响时间过长,避免产生低频嗡声等。

上一主题:智能影音低音炮如何使用摆位?

下一主题:智能影院整体装修设计方案介绍